SCI、SSCI、EI、SCOPUS指导服务
论文翻译润色 论文预审评估 质量分析报告 期刊匹配推荐

与学术顾问沟通

关于建筑结构抗震的探讨__期刊目录网,论文发表,发表论文,职称论文,(2)

分类:机械论文发表 时间:2011-02-25 15:36关注:(1)

究其原因,不同的建筑水平主要表现在对于建筑结构的建造水平不同之上。据分析可以得出,如果建筑物在平面设计布置的较为复杂,这就导致了建筑物质心与刚心的不重合,在这样的建筑结构下,地震造成的水平加速度影响较大,产生的扭曲力也就较大,这会加剧了地震的破坏作用,这样的事例早已存在:台湾921地震中,其中的一座建筑就因为建筑结构平面设计的不合理,导致了在地震时建筑在平面扭曲力的作用下,遭受到了比其他建筑物更为严重的破坏。
  (三)建筑场地
  在对于地震的研究中,人们逐渐发现,不同建筑的选择对于地震对于建筑物的破坏程度也是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的,同时地震的过程中往往伴随着其他相关灾难的产生也是人们选择建筑地的因素之一。比如,其一,在海边或者水坝旁边选择建筑地的建筑物,就必须要考虑的因素是地震所可能引发的水坝的崩塌以及海啸带来的洪水灾难。其二,在山区选择建筑地的建筑物,要注意的因素主要是地震所可能同时引发的断层、山体滑坡、地层陷落、泥石流等灾害。其三,在采矿区选择建筑地的建筑物,在地震时应该注意的是由于开矿而造成的地层下陷。因此,选择建筑物的工程场址时,应进行详细勘察,搞清建筑物所处的环境,并且分析出地震时一切可能引发的并联灾害,以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提高我国建筑结构抗震能力的建议
  (一)加固原有建筑
  许多农村地区或者建成于七十年代前后的城市地区,由于建筑物建筑时受当时建筑水平的限制,紧紧思考的是如何让人们住得更舒服一点,再加上地区差异造成的对于地震灾害的忽视,很多地区的房屋在长期的大震波及和地方小震的影响下,已经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害,出现了基础沉降、墙体裂缝、倾斜、面层剥落等现象或隐患,严重者已经步入了危房行列。对于这些建筑物,我们通常应该选择的方法就是将结构隔震、消能减震技术应用到建筑物的抗震加固中。这样,就避免了以往的以构件承载力而造成危房质量增加而造成的不利于防震的结果。
  (二)运用科学知识开发更为合理的结构形式
  由于在地震造成建筑物受损的过程中,水平最大加速度和能量差异是罪魁祸首,因此,我们必须从这两方面着手进行新的建筑结构的尝试。
  首先,对于水平最大加速度而言,世界各国学者作出了相关的不同研究。其中以以下两种为主。
  1、1924日本学者鬼头健三郎就提出了基础隔震的思想:它的原理就是在建筑物下放置刚度很小,但足够支持整个建筑物的装置,比如轴承等。
  2、1978年,美国学者Kelly和Eidinger提出并实现了叠层橡胶支座的方法和技术,即使用橡胶延展性较好的材质作为建筑物的底座。
  其次,对于能量差异造成的损害而言,其主要的解决方法就是使用延展性较好的能够吸收大量能量的材质代替原有建筑物中使用的材质。比如:在上个世纪70年代起,美国的科学家们率先提出在结构中设置软钢屈服耗能器。之后又有人将软钢引入到这方面来,他们的工作原理就是,软钢的刚性较小,容易发生塑性变形,但是,在发生塑性变形的同时,也消耗着地震所注入建筑物中的能量,以这样此消彼长的方式将地震传入建筑物的能量转移出去。
  总之,在地震高峰期的到来之时,我们必须注重从建筑结构方面入手,通过建筑结构的改变来减轻地震所给建筑物带来的破坏,以减免地震灾害时人民的生命和财产的巨大损失。
  参考文献
  [1]王平,建筑结构抗震能力评估方法[J].甘肃科技纵横,2005,34(5)
  [2]常业军.建筑物结构易损性分析及震害预测[D].合肥:合肥工业大学,2000.3
  [3]王亚舅,白雪霜.台湾921地震中钢筋混凝土结构震害特征[J].工程抗震,2001(1)
  [4]徐伟华.建筑结构抗震的几种计算方法[J].广东建材,2006,(3)

期刊目录网是一家专业从事国内国外期刊学术论文发表指导,著作出版,发明专利的权威平台,提供文章翻译、文章润色、文章预审、期刊推荐、发表支持、书号申请、出书指导、专利申请等评职称相关学术成果服务。是您评职称学术成果指导首选权威平台。

AllSet微信公众号
说明:1、微信扫码或搜AllSet学术并关注
2、发送SCI/SSCI期刊全名告知分区
3、按提示可下载SCI、SSCI、EI期刊目录
Copyright © 2013-2022 www.qikanmulu.com,All Rights Reserved